第(2/3)页 不敢麻烦老太太给他打下手,在简单熟悉书房的工具之后,他便开始准备。 “岭南杯……” 陈景乐若有所思,心中有了主意。 深呼吸,蘸笔挥毫,一气呵成。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当下正是荔枝上市的时节,加上参加的又是岭南本土的赛事,这首苏东坡的《食荔枝》,无疑正适合。 总得来说,应该是符合参赛标准的。 谢南雁在旁边看着,看他眨眼间便完成了创作,内心更是惊叹不已,不由得脱口而出: “好好好!非常好!” 简直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惊喜。 这幅《食荔枝》作品,在糅合了苏子瞻笔酣墨饱,神充气足,恣肆跌宕,飞扬飘洒等特点的基础上,同时又走出了属于自己的风格。 陈景乐本人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刚健跟锐气,以及细节上的处理,正是苏子瞻所没有的,可以说很好地弥补了苏子瞻书法的一些欠缺。 现在有不少人说,苏轼的书法水平是被严重高估的,人们在评价他的书法时,往往跟他的文学水平联系在一起,以至于无法对其书法真实水平有一个客观评价。 但谢南雁觉得,苏东坡的代表作《寒食帖》,既然能被大家评为天下第三行书,那么自然有其道理。能够传承千年而不褪色的,毫无意外,都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而同时期或者后面那些个朝代,并不乏有靠吹捧出来的作品,然而那些作品那些人,现在去哪了呢? 事实上苏轼的书法水平,在技法上确实存在不足。 问题是谁没有缺点? 技法从来不是衡量书法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 再退一步讲,至少人家苏轼排得进中华书法文化金字塔,现在的人,谁挤得进去? 觉得苏子瞻书法不行的,无非是拿他跟最顶尖的那几个人比。 这种对比,没有意义! 陈景乐这幅作品,不敢说超越历史上那些神作,但作为佳作上品,肯定是没问题的。 参加一个小小的省展,更是轻松拿捏! 谢南雁感慨的是,这等水平的作品,都能做到信手拈来,可想而知这小家伙的技艺,已经达到什么层次。 果然没有看错眼! 关键是陈景乐还年轻,才学书法一年不到! 说出去恐怕都没人敢信。 再给他三五年时间,能成长到什么程度,不敢想象。 怕是青史留名都不为过! 都说这个时代书法已死,没有真正的书法大师,但谢南雁觉得,自己有生之年,或许能够见证一位新的书法大师的诞生。 前提是自己能再活多几年。 一般来说,书法家的创作巅峰都在35-55岁之间。 这时候的人,往往有足够的人生阅历,有足够的书法经验积累,同时身体机能状态未退化,思维跟四肢协调程度也好,力度也罢,都是出于巅峰水准,即便稍有下滑都影响不大。 而一旦过了60岁,进入老年期,这时候思维方式跟创作手法都逐渐固化,加上身体素质严重下降,再想创作出超越年轻时候的巅峰作品,就难了。 大部分有名的书法家,到这个年纪,都只能靠名气吃老本,水平大不如前。 甚至很多人过了50岁之后,就逐渐灵性缺失,进而被匠气所取代,这都是正常的。 当然,不是没有个例。 像颜真卿、文徵明,七八十岁还能写,都是时代巨匠级的。 然而个例往往不具备参考价值。 …… 待心情平复后,谢南雁心满意足地将陈景乐这幅写好落款盖好印章的作品,小心翼翼收起来。 这种水平的作品,值得如此认真对待。 突然有点不舍得拿这么好的作品去投展了。 但这是人家的作品,人家说了算。 谢南雁只好强行按捺住内心的念头,默默安慰自己,她收到的那份礼物也不差,大可不必感到可惜。 同时笑了笑,说:“回头我帮你寄给这次省展的评委会,然后再给书协那边写封推荐信,你到时候填一下表格,做好信息登记就行。” “多谢谢老师。” 陈景乐好奇问:“推荐入省书协的事,是一个人推荐就够了?” 谢南雁摇头:“两个。” “那不是还得麻烦您帮我找人帮忙?”陈景乐有点不好意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