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引发热议-《四合院之从钳工做起》


    第(2/3)页

    他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跟踪世界科技技术发展,一旦发现西方有可能成功、并和龙华关注的技术重叠时,就会提前抢注。

    比如蜂窝电话,李国成给出一个方向,实验室新成立的创新小组,就会投入研究,编写专利,等待随时抢注。

    为什么不早申请?唯一的原因是不愿意给西方指明研究方向。

    国内所有优良的蔬菜、粮食种子和动物,全部在国内专利局申请专利。之所以不在国外注册,唯一的目的是不想给他们提供标本。

    以后那些老外别想再在华夏国土上干那些丧尽天良的事情。

    龙华实验室又和农大联合育种,优中选优,确保华夏的粮食安全。

    龙华科技跨界参与农业开发,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一些媒体更是危言耸听。

    指出龙华科技不仅要垄断华夏的计算机领域,还要介入各行各业,想成为华夏最大的垄断资本。

    一些保守派也纷纷出言支持以上言论,呼吁政府严控龙华科技,最好收归国有。

    痛心疾首地呼吁,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打下的江山,不能让万恶的资本家复辟。

    很快在全国引起热议,慢慢集中到了华夏将来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并有越演越热的趋势。

    龙华科技的50名安保人员加强了安保巡逻,维持实验室的安全。

    正当李国成和赵婷急于商讨对策的时候,华夏最大报纸头版一篇编者按,让此次风波快速消失。

    主要内容如下:

    “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

    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这个问题的死扣一旦解开,市场化的大潮便不可遏止。姓‘资’姓‘社’和计划经济不再是社会的主题词,华夏的思想争论和社会矛盾进入了新的阶段。

    人们内心没了后顾之忧,各地工商个体户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全面推进社会经济市场化建设。

    在农村实施分田到户,充分调动了广大劳动力的积极性,农业生产稳步提升,人们的生活越过越好。

    看到结果时,李国成哭笑不得,不经意间,龙华科技成了这场大争论的导火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