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二章 陌刀军(三)-《大秦:诸子百家?拿来吧你!》


    第(2/3)页

    李信立马诚恳的说:“还请吴卿言明!信洗耳恭听。”

    吴驹说道:“我这些时日,没少与你探讨兵法,但总觉得你用兵有二点缺陷。”

    “其一是用兵奇险。”

    李信颔首:“这我承认,蒙武将军常与我如此说,说我这么打,早晚出大差错,不过信以为,只要调兵遣将合理,便不会出问题,您曾有言,兵不在多而在精,将不在勇而在谋,我深以为然,若每一兵,每一将都放在合适的位置,便可击败五倍于我之军。”

    吴驹呵呵一笑:“蒙家用兵稳健,和你是截然不同的两种风格,尤其是蒙武最是七平八稳,自然不赞成你的思路。实际上,我也觉得你应当稳健些,汲取廉颇、蒙骜的兵法,而且不一定要你带兵风格稳健,只要多想几步,想好退路就行,打仗最理想的境界就是进可攻退可守。”

    李信颔首,若有所思。

    也不知道他听没听进去。

    “你可以学学做两手准备。”吴驹说。

    李信又问:“那第二点呢?”

    “你把精力全部投入到排兵布阵,却忘了战场之外的事情。”吴驹说。

    “战场之外?”李信一愣:“比如什么?”

    “情报,大局。”

    “情报对战争的胜负起到的关键性,甚至胜过兵卒本身的多寡,而大局观则是一个将军必备的,多少将军没输在战场,却输在了战场以外的事情,我知道你颇为敬仰武安君,你可以想想他。”吴驹说到最后不由叹气感慨,想起白起、李牧、廉颇的结局……

    李信眸子垂下,出神了许久。

    吴驹在这些时日的相处中已经确定他就是历史上那个李信,所以给他的这两点忠告,不仅是与他讨论过兵法之后的真实想法,也是针对李信日后犯下的错误而说的。

    李信是军中少壮派,和蒙恬、王贲差不多同龄,一生南征北战。

    攻赵,王翦率领几十万军队,李信出兵太原、云中,包围赵军,攻破赵国。

    攻燕,李信追击燕太子丹至燕都蓟,又与随后赶到的王翦大军攻破蓟,李信率领几千人追杀燕太子丹至衍水,最终为秦王献上太子丹的头颅。

    攻楚,这是李信人生的最高峰,第一次在灭国之战中担任主将。

    但恰恰就是这一次出了差错。

    秦王嬴政问攻楚之计,李信要兵二十万,王翦则说非六十万不可,嬴政出于各种考量,选择任用李信,王翦见状告老返回老家频阳。

    于是李信率领二十万大军攻楚。

    前期一切顺利,与蒙恬接连大破楚军,攻破楚国的鄢郢。

    但在他准备和蒙恬会师,向都城寿春进攻时,却不知道后方一直吊着一支楚国军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最终溃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