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第142章 大势已去-《大唐之逍遥王》


    第(2/3)页

    杨侗见自己的皇爷爷杨广和颜悦色地看向自己,他明白杨广目光中的意思就是要留下王世充一命,于是他站了出来,然后躬身回道:“圣上,孙儿不赞成将王将军杀死,毕竟怎么说王将军对朝廷有功,而且眼下大将唯有此人能堪大用。若是将王将军斩首的话,孙儿以为这是自掘坟墓,断绝后路。因此,孙儿以为可以将王将军降职处分,不可杀之!”

    众位大臣见越王杨侗持反对意见,想要留住王世充的性命,他们知道越王杨侗深受杨广的喜爱,而且他宽厚待人,于是又纷纷倒戈开始支持杨侗的建议认为不杀较好。杨广见杨侗出列反对斩杀王世充他微微颔首,称赞地点点头。

    其实在他心里何尝不想将王世充杀之而后快,可是朝廷正是用人之际,而且整个大隋王朝中能够唯他所用的将领少之又少,可是王世充偏偏是其中一个,为了顾全大局他决定不杀王世充留之后用。于是,杨广正声道:“越王所言深得朕心,王世充罔顾军纪使得十几万援军锐减,理应当斩,然朝廷正值用人之际,暨王世充革职留守在嘉仓城内吧。”

    纵然宇文化及巴不得王世充被斩首,可是杨广亲自留下王世充一命,使得他不得不低下头将心中的愤恨全部压在心间,待时机成熟后一朝爆发。而且杨广此次派遣将他旨意传达给王世充的不是他两侧的宦官,而是他最心爱的孙子越王杨侗。

    由于越王杨侗原本就是驻守洛阳,只因瓦岗军突袭洛阳才将他带到江都。由于王世充率领的六万余人的隋军死伤惨重,而且天降大雪使得瓦岗军不得不退回,但是还是将洛阳团团围住了,唯独洛阳一座城池没有被攻破。

    瓦岗军在翟让、李密两人的率领之下连续攻下几座城池,然而王世充援军及时赶到解了洛阳之围的窘境,最关键的是两军对阵百余场,却仍然没有任何的胜负,可是瓦岗军若非徐懋功技高一筹的话,或许此次战败的乃是他们。

    虽然瓦岗军胜利了,也是惨胜而归,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此次战役乃是瓦岗军出兵以来遭遇的最激烈的大战,双方大将均有损伤,而且瓦岗军的粮草也消耗的差不多,最重要的是气温骤降使得瓦岗军不得不退回洛口。

    如果瓦岗军不得暂时撤退的话,一旦大雪将至,也是损伤惨重。可是瓦岗军并不像隋军那样是仓皇而逃,而是有条不紊的退走,有了充足的准备,避免大面积的死伤。但是重伤的瓦岗军士兵仍然冻死了许多人,少数也有上万人。

    事情正如王世充预料的那样发展,瓦岗军退了,而残余的援军众人留下一部分继续驻守东都洛阳,另外一部分全部回到自己的原来的地方,一时之间杨广的生命安全得到暂时的保障。若非瓦岗军撤离,杨广至少留下了一丝颜面,保住了洛阳城,所以他才将越王杨侗派遣回东都洛阳继续镇守,至于另外一个方面杨广觉得自己时日无多在洛阳城内,杨侗的性命至少能够保得住。

    越王杨侗由百名士兵保护来到了洛阳城内,此时危机已经解除,大多数洛阳守军身负重伤,有的甚至已经死去,杨侗来到洛阳城第一件事就是安抚城内的百姓以及慰问受伤的士兵,然后又去城门上巡视了一番之后才接见王世充。

    王世充自感罪孽深重,使得隋军损失惨重每日忧心忡忡地担心杨广会派人前来取他的首级。作为枭雄地王世充,表面看起来是自我囚禁起来是请罪,实际上是以退为进,能够保住自己的性命,至于官衔早已抛之脑后,越王杨侗派遣使者来到河阳释放了他,又将王世充召回洛阳。

    越王杨侗惊讶地望着眼前这位面容憔悴、瘦骨嶙峋的人就是不久前分别的王世充,实在是判若两人。杨侗急忙亲自上前搀扶起跪地的王世充,微笑地说道:“王将军多日奋战实在是辛苦了,今日仁谨前来就是向将军传达圣上的旨意。”

    “罪臣听旨!”王世充躬身沉声道。

    杨侗取出临行前炀帝杨广交予的圣旨,小心翼翼的摊开,铿锵有力地朗声诵道:“皇帝诏曰:洛阳守军大将王世充,身负皇恩,贸然行军致援军大败而归,损失惨重,此乃贪功冒进之罪,按律当斩,然用人之际也,特赦汝之死罪,革去将军之职留守洛阳看守含嘉仓,望尔今后诚心悔过,钦此!”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