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第208章 离别-《大唐之逍遥王》
第(2/3)页
李元吉沉思许久,他皱着眉头,沉默不语。一直以来,他都与其他兄弟关系不好,尤其是李世民更是恶劣。至于李逍遥、李玄霸两人,李元吉更是与他们甚少交流。因此,对于诸位兄弟的实力,他基本上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听闻大哥李建成所言,李元吉才明白,五弟李逍遥才是兄弟之间最可怕的,隐藏的非常深,沉声道:“既然二哥、逍遥都取得大胜,此战我们两人也必须全力以赴,否则好不容易到手的兵权就会被父皇收走,手中无兵无卒的话,到时候我们的日子就不太好过了!”
李建成叹息一声:“我又何尝不想全力以赴,只不过刘武周依附于突厥,若是他与突厥取得联系,到时候突厥发兵救援他的话,我等就会前功尽弃,此战我等只能全力以赴,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父皇就算龙颜大怒,仍然不会解除我俩的兵权!”
于是,太子李建成与李元吉两人商议着面对着秦王李世民、逍遥王李逍遥给他带来的巨大压力,迫于无奈他们只能将行军的速度加快许多,争取早日抵达朔州。另一方面,经过一个月的休整,李逍遥率领的大军牢牢地掌控着瓦岗的大权,现在上下所有人都众志成城的归附于李逍遥,成为他管辖之地,以及秦琼等人的伤势痊愈的差不多,他知道可以再次出兵征战四方了。
如今,李逍遥面临着两个问题,一个是这次发兵攻打的对象有两个,洛阳城的王世充,还有坐镇江都的宇文化及;另外一个问题就是魏国将领仍然有几个人不愿意归顺李逍遥,其中就有武艺超群的王君可,以及之前归顺李逍遥的谢映登,王君可一开始就不愿意归顺,谢映登的心愿已经达到,根本就不想再投身战事,去意已决。
“诸位兄弟,你们都别说了,我去意已决!”谢映登望着秦琼等人忧伤地神色,又将目光看向了李逍遥,躬身叹息道:“少主,末将心知您是一位明主,只不过末将心灰意冷,如今心愿已了,也该功成身退了,再说我本是一名道士,若不是看到隋朝暴政,绝不会轻易地踏入世俗。少主的身上,末将看见了希望,相信未来的大唐定然能够繁荣昌盛,还请少主不要继续挽留,末将诚心归隐山林!”
李逍遥见谢映登去意已决,也深知他心中的想法,无奈之下点点头,道:“既然谢将军去意已决,本王也不愿多说什么,只不过将军你以后作何打算?”
谢映登听闻李逍遥同意自己离开,意气风发地笑道:“末将决心归隐山林,出家为道,我心愿已了,也该回去了!”
谢映登,长州人氏,瓦岗五虎将之一。因善用银枪,神射无敌,号称神射将军。他是东晋时谢安、谢玄、谢石的后裔,祖籍东晋阳夏,其曾祖父名谢哲、祖父谢冰。父亲谢惠,平素乐善好施,但年至四十仍无子嗣,于是求拜于神灵。一日得一游方道人指点,连携夫人前往华山求祭,途中夜宿于一草庐之中,夜梦一神将貌似周仓,破门而入,要求二人参拜,惊醒后不见其人,但见窗外一片红光升空而去,后夫妇大病,于是谢惠放弃华山之行,目到临潼家中静养。三个月后的一天早晨,谢夫人告诉谢惠昨夜梦见神人求宿,今觉身而有孕,谢惠喜出望外,将原先与夫人夜宿的草庐修建成供奉关圣帝君的道观,虔诚礼拜,广积菩德。隋文帝开皇十五年,谢惠宅庄,红云笼罩,异香飘浮,云中一小童跳跃,如灯影,适时谢映登阵临人世。
谢映登自幼聪明好学,诵读经文过目不忘,十四岁中秀才,后习武,精于弓箭,熟读兵书,十八岁时即文武兼备,远近闻名,人称“赛信陵”。隋炀帝荒淫无道,群雄四起,时在朝任职的谢弘遂辞官出家修道,隐居于终南山,对谢映登影响很大。为了保护一方平安,谢映登组织乡民,奋力抵抗官兵对谢家庄的侵扰,从而惹怒了朝廷,遭受围剿,谢映登组织乡民多次打败官兵的围攻,辗转来到到陕西河南山西交界的地方,很快对这一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队伍不断扩大,后来他率众投靠瓦岗军,被“封为大魔国镇殿将军”。
翌年,李逍遥率领大军攻破瓦岗,剿灭李密时,谢映登只有二十多岁。当初,谢映登自愿加入秦琼的阵营,也是看透了李密的阴险狡诈,看破红尘往事,无心追求名利。另外一层原因,就是因为李逍遥的身怀鬼谷门主的身份,谢映登师从终南山,恰巧玄真子在终南山上也有些名望,而谢映登也是听闻李逍遥是玄真子的嫡传弟子,因此他愿意帮助这个师弟,而传递消息的人就是他的叔父谢弘。
谢映登信奉道教,玄真子在道教之中又有些名望,李逍遥是玄真子的嫡传弟子,也是继承玄真子衣钵的人。谢弘得知逍遥王李逍遥是玄真子的门人之后,连忙写信将这个消息传给谢映登,咋听之下,谢映登也愣住了,只因玄真子与谢弘、谢映登都有些交际,于是谢映登才愿意效忠李逍遥。
谢映登在翟让、李密的麾下成为大将军,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又经历过翟让、李密两人的争权夺利,使得他看破世间荣华富贵,悲欢离合。并且,他坚守道家无为而治的教义,想到任何一位将军功高震主就会被皇上猜忌,到时候落得惨死的下场,于是他在李逍遥占领瓦岗城后,毅然决然地决定急流勇退,离开红尘俗世,全身心的投入出家为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