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第291章 暴风雨的前夕-《大唐之逍遥王》


    第(2/3)页

    “当初逍遥王也是留守在京师,闲赋在家,甘心做一个自在逍遥的逍遥王爷。如今,逍遥王跟随皇上前往仁智宫,已然崛起。逍遥王想要卷土重来,他都没有忘记与他一起奋战的将士,纷纷将他们从边关调回京师,为何将军您身为太子的护卫,直到现在都没有任何的消息!”

    庆州都督杨文干原是太子李建成的宿卫,一直对李建成忠心耿耿。当初,太子李建成在朝中势单力薄,他主动请缨前往庆州,目的就是为了得到兵权,用来支持太子李建成执掌朝政;杨文干担任庆州都督,又是太子的人,身边聚集着许多的将领,他们都愿意效忠于太子。

    太子李建成前期在朝中没有任何的话语权,虽有太子之名,却无太子之权。然而,庆州都督杨文干一直坚信着太子李建成必将崛起,他期盼着这一天终于到来了。太子李建成被唐高祖李渊任命监国,执掌朝政,却不想他自己迟迟未曾被太子调离庆州,前往京师。

    杨文干见副将忧心忡忡地神情,他无奈地叹息一声:“此事也怨不得太子,若非我擅作主张私募壮士,送往东宫。太子也不会对我一顿劈头盖脸的责骂,我原本打算是用这些私募的壮士,壮大太子的势力,却不想被太子全部遣返回来,如今我依然是庆州都督值得庆幸了,不然真的追究起来,必定是大罪。”

    庆州都督杨文干的确私募壮士送往东宫,只不过太子李建成不愿意如此做,反而对杨文干是一顿责骂,直接将私募的壮士又送了回来。杨文干被太子李建成一阵责骂,才知道太子李建成根本就没有想过用武力解决问题,他对自己非常的自信,并且嘱咐杨文干恪尽职守。

    杨文干听从李建成的命令,不再私募壮士,不过他身为庆州最高的将领,也不想回到京师,重头再来。即使太子李建成一纸调令,让他回京师,杨文干都不一定愿意。但是,副将所提及的事情使得杨文干心中一紧,他也在担心太子李建成是否忘记了还有他这个人,也是紧锁眉头。

    副将沉思片刻,沉声道:“将军,末将有一计策可以试探太子对您的态度!”

    “哦!”杨文干大吃一惊,急忙问道:“有何计策,但说无妨!”

    副将瞥了一眼四周,见四下无人,他轻声道:“将军,您是庆州都督,麾下有万人大军。虽然大唐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但是我们身在边关,每天必须要操练。如今,我军之中的铠甲都是一些陈旧的,根本就没有新制铠甲,大大的影响了我军的战斗力;再说之前将军私募的壮士也成为庆州军的一员,不如将军亲自奏请太子,让他派人送来铠甲,这样不仅仅可以提高我军的战斗力,还能知道太子对将军的心意,不知将军以为如何?”

    “上奏太子让他送铠甲与我?”杨文干低头喃喃道,他知道庆州军的装备的确需要更换了,沉声道:“若是更换装备的话,必须经过兵部才行。如果擅自上疏奏请太子派使者送铠甲前来,违背了军制,一旦发现的话,后果不是太子能够承担的。”

    副将见杨文干犹豫不决,他又低声道:“将军此言差矣,如今朝政由太子把持,我军的装备更换是由兵部统一调配,但是兵部尚书是逍遥王的人,他不会将精良的装备交予我们。如果我军有了好的装备的话,到时候战斗力必然增加,对于太子、将军是一举双得之事,末将有很大的把握太子必定会派人送来铠甲等装备。”

    杨文干沉思片刻,铿锵有力地回道:“既然如此,那我就亲笔修书一封,送往东宫交予太子批阅。”

    于是,杨文干连忙回到房间内修书一封,又派人将书信亲自交予太子李建成;然而,杨文干没有看见低头微笑地副将,他的心思全部都放在李建成会不会送铠甲前来,根本就没有留意到副将一副阴谋得逞的笑意。

    太子李建成居住在东宫之中,他很快就接到杨文干的亲笔信,拆开一看才知道杨文干所求何事;李建成询问了一下齐王李元吉,李元吉也觉得杨文干所奏请的事情,于情于理。在书信中杨文干将需要铠甲的事情分析的一清二楚,使得李建成、李元吉两人觉得杨文干所言甚是。只要庆州军装备精良,对于太子府更加的有利,太子李建成的地位就会更加的稳固。

    “三弟,你觉得何人能够担当这次的护送任务?”太子李建成紧锁眉头,沉声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