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李钢见李建成、李元吉两人凝重地脸色,他恭敬地说道:“蜀王、齐王,眼前的局势对于我们以及秦王府都大大的不利,逍遥王羽翼已丰,皇上又在帮助,使得逍遥王一家独大,俨然有新君的意思。以臣看来,逍遥王登基为帝,指日可待,若是我等在不出手的话,后果就不堪设想,到时候我们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以逍遥王的手段,根本就不是我们所能抵挡的,趁此机会必须重创逍遥王的势力才行,否则一切都已成定局,大势已去。” 李建成瞥了一眼李钢,无奈地苦笑道:“本王也知道眼前的情况,对于我们大大的不利。本王召集诸位,就是为了此事,必须想一个万全之策应对逍遥的反扑。若是逍遥真的得到了太子之位,我等就前功尽弃,一切已成定局,只不过本王与齐王想了许久,仍然没有任何的办法去解决眼前的危机,实在是无可奈何。” 众人沉默不语,李建成的话中意思,他们都心知肚明,也深深地知道李建成说的是正确的,只不过他们不会坐以待毙,还没有打仗就输了,这不是他们的风格,也不是他们的做法。因此,众人紧锁眉头,绞尽脑汁,都在想着用什么的方法去面对眼前的局面。 郑善国陡然说道:“王爷,臣倒是有一计策,不知王爷敢用否?” 李建成、李元吉两人面面相觑,李建成直接了当地回道:“有何良策,不妨直说!” “臣的建议就是联合秦王,与秦王共同商量对付逍遥王的计划,不然仅凭我方的力量已经无法撼动逍遥王在朝中的影响力;逍遥王如今又有皇命在身,地位更加的稳固,朝中大臣纷纷对他唯命是从,从未有丝毫的不服,长此久往下去,逍遥王必定深得民心,百官拥戴。” 郑善国详细地分析道,他见李建成、李元吉两人疑惑不解的神色,又不慌不忙地解释道:“逍遥王大势已成,皇上将朝中大权交托于逍遥王,众所周知皇上的心意已决,逍遥王日后必定是继承大统之人;如今我们无法与之抗衡,秦王也无法单方面的对逍遥王造成任何的危害,以秦王的心性,他必然心急如焚,怒火滔天,他多年的计划化为泡影,任谁都无法安然接受这样的事情。因此,我们想要与逍遥王抗衡,必须联合起来,共同抵御,否则迟则生变。” 李建成、李元吉两人紧锁眉头,久久不语,他们也在思索着郑善国提出的建议。他们两人一直以为都与秦王李世民不合,李建成的势力与秦王府势同水火,不死不休的地步。若是他们主动与秦王李世民联合,李建成、李元吉认为不可能,毕竟他们与秦王已经闹得不可开交,就算他们放下身段,不计前嫌,秦王李世民也不一定会同意。 郑善国见李建成、李元吉两人摇头叹息,他跟随在两人身边也有数年之久,算得上是老臣了,焉能不知道李建成的想法。于是,郑善国再次沉声道:“虽然秦王府与我们势同水火,那是之前秦王与蜀王为了皇位之争,实属无奈,谁也不愿意轻言放弃。不仅仅如此,秦王更是栽赃陷害于蜀王,致使王爷被废除太子之位,贬为蜀王,实际上杨文干事件得益最大的是逍遥王,损失最大的却是秦王。” “以臣之见,秦王断然不会将皇位拱手送与逍遥王;秦王精心布局想要一举奠定他在朝中的位置,却被逍遥王打乱了他全部计划,甚至破了秦王的局,使得秦王被皇上责罚,他的势力也遭到皇上的重大打击,秦王定然心生不满。” “虽然近日来,秦王都表现的平淡,实际上抓住时机想要一举翻身,却没有想到太穆皇后驾崩,她的遗命居然是想要逍遥王登基为帝,指点江山;秦王的脾气,臣不说王爷都知道,他定然心中一片怨恨,只不过不表现出来,然而皇上的一道圣旨,直接给予逍遥王大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臣料想秦王必定心急如焚,不亚于我等,甚至过之而不及,仅凭秦王府一人势力根本就无法撼动逍遥王,秦王必定想尽一切办法想要扳回局面,为今之计,只有与我们联合才行,我们也必须与秦王联合,将两股势力整合到一处,方能真正的扳回局势。” 郑善国情真意切地分析,一语击中李建成、李元吉两人的要害,他们之前还犹豫不决地样子。顷刻间,李建成、李元吉坚定不移地点点头,斩钉截铁道:“既然如此,那就这么办,一切就交托于郑大人去办,务必办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