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零八章:内政,成绩-《求活在金朝末年》
第(2/3)页
除了陆路交通的发展,还有水路交通,山东东路缺乏优质的内陆航道,但却有着得天独厚的环半岛海上交通,陈宪通过道路,将海港和内陆连接起来,大幅度降低了交通成本。
陈宪发明的带转向机构的四轮马车,也是山东东路地区交通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一辆旧式的两轮大车,一次拉上个三四百斤的货物,就已经是极限了。
而一辆四匹马拉的,带转向机构的四轮马车,满载时可以拉一吨半的货物,也就是将近三千斤,就算平均到匹马上也有七八百斤,比两轮大车节约了将近一备的畜力,还能节约三倍的人力。
道路的改善,又进一步改善了四轮马车的载重量。
在黄土铺成的软路上,四马拉的四轮马车只能拉一吨半的货物,但当驶上两边有水泥护坡,下面是夯实的土层,上面铺着沙石的比较坚硬的路面上,同样的四马拉的四轮马车,就能拉动两吨的货物。
总之,这些条件和技术的提升,让山东的商品转运的效率提升了好几倍,而价格却降低了几成,这种变革自然就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
海贸的发展,也为陈宪带来了丰厚的税收。
以前,山东海商出海,其行商路线为,密州(空船)——明州(采购丝绸、瓷器)——密州(休整,少量出货)——朝鲜(出售丝绸瓷器,采购人参,松子,文皮,白纸,香油,折扇等货物)——日本(出售丝绸,瓷器,用铜钱购买金沙,生铜,日本刀等),不难看出,在这条商路中,作为本土的密州只是个休整的港湾,并不重要。
但如今,山东海商出海时,行商路线就变为,山东(目前山东商人出海,已经不限于密州这一个出口,陈宪兴建和开发了山东沿海七八个港口,山东海商已经不局限于密州一个地方,数量也大幅度增加;采购铁器,肥皂,玻璃等货物)——明州(出售铁器,肥皂,玻璃等货物,采购丝绸,瓷器)——山东(出售部分丝绸,瓷器,采购铁器,肥皂,玻璃)——高丽(出售丝绸,瓷器,铁器,肥皂,玻璃,返航时采购人参,折扇等土特产)——日本(出售丝绸,瓷器,铁器,肥皂,玻璃,采购金沙,生铜)——山东……
从这前后两条行商线路不难看出,山东商人行商效率增加了几乎有一倍。
这样的改变不但让海商们利润大增,也让陈宪能在港口收到更多的税收。
除了效率的提升,在陈宪的支持下,山东海商数量和实力也是大幅度提升。
一方面,因为陈宪不允许土地的私自买卖,山东的商人们赚了钱后,无法像以前那样购买土地,只能将钱再次投入经营当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