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痛骂施琅-《复明反清》


    第(2/3)页

    昔年吴三桂降清,迎清兵入关,清军所向披靡,河山尽失。明军义军降的降,败的败,不堪一击。达江南时,清将大笑道:“江南暗弱,兵卒无能,一纸降书即可收服。”

    他们哪里知道江南士子多如水中之鱼。士子们自幼学习孔孟之道,忠君爱国之心,可表天地,可照日月。他们并不强大,但却用血肉证明对故国的眷恋不舍。

    清军在江南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抵抗。即便是是现在,天下基本大定。江南上下百姓士子也有大多数人不忘故国。哪怕钢刀在喉,哪怕清朝贵族叫嚣着“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江南百姓也面无惧色的表露自己的爱国心。

    面对这种爱国心,近千万百姓惨死屠刀之下,可即便如此也杀不尽文人傲骨。

    他们改着方法来对抗清朝这残忍的政策,李卫国即是其中之一,他始终心存故国,不愿意剃发易服,披上一件道袍,装成带发修行的道士。

    虽说都知道这些并非是真道士,可面对这一群钻了律法控制的忠义男儿,清廷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李卫国的一干好友大多都与他一般,对于施琅这种逆臣,充满了不屑与厌恶。

    施琅一字一字的缓缓道:“背信弃义,背主求荣……”说了这八个字,他突然像是受到刺激一样,怒声道:“是我施琅背信弃义,还是那郑成功负我施琅在先?你们知道什么,我施琅少年便追随郑家,受他郑成功的召唤,为他出生入死。就是因为意见不合,他削我兵权,我不说二话。朝廷派马得功偷袭厦门,守厦主将郑芝莞正是郑成功的叔叔。他不顾全城百姓的安危,惊慌弃城溃逃。是我,是我施琅领着六十人,浴血奋战,打退了朝廷兵马,为他保住了厦门。那一仗,我身负三十二处刀伤,致命伤高达六处。可郑成功他是怎么对我的……我的部下曾德犯了军法,他逃到了郑成功的军中,我只不过是将他擒来正法,以正军规,何错之有?”

    李卫国期期艾艾说不出话来,一行佯装道士的文士也无言以对。他们虽是文人,不通军略,却也知军法无情。

    此时苏堤左右的行人都被施琅的话给吸引,他们悄悄的聚在四周,静观其变。听得施琅发问,有的人点头表示赞同,有的人暗自鄙夷,但鄙夷却也不得不承认施琅在这方面无错,不知如何反驳他。

    施琅大声道:“说不出来了?因为我没错,错的是郑成功。他不问原因就下令抓我父子三人,我侥幸逃脱……可是、可是……”话至此处,他眼角含泪,双目赤红,拳头紧握,厉声道:“那心狠手辣的恶徒竟然将我无罪的父弟杀了……我施琅走到今天都是那恶徒一步步逼的,怪不得我。”

    “哈哈……”施琅话音落下不久,围观的人群中,传来了一阵大笑。

    众人寻声望去,只见一个弱冠少年,毫无风度的捧腹大笑,大失仪态,他也是道士装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