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屈才,太可惜了-《复明反清》


    第(2/3)页

    他的制度依然存在,台湾依然是最大的走私王国,但所有的走私生意都让郑家人垄断,不是原先设定的郑氏,而是郑家人。郑经的几位兄弟将原来的国有经济垄断成为郑家人的私有生意,以致郑氏这个“王国”失去了最大的经济命脉,财政不堪付出。

    原先一个个大将,一个个忠臣相继腐败,结党营私,闹得极其厉害。因为郑家垄断经济命脉,地方官员分不到羹,便向百姓下手,赋税繁重。百姓虽不至于无以为继,但也只能勉强维持温饱。

    陈近南一点点将台湾的情况说明。

    李翔彻底的惊呆了,那么繁华的商业都是假象,大部分都被郑家人占据成为私人牟利,这台湾究竟是个什么情况。他道:“才四年,台湾不是还有延平郡王吗?他能在短短两三年,将台湾治理成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心地,怎么不过四年腐败成这样了?”

    陈近南长叹道:“延平郡王是个英主,有雄心壮志及不俗的干略。只是容易受人鼓动,遇事需要人推一把。冯锡范、刘国轩分掌军事,他们一个贪权,一个贪财,郡王的几个兄弟又把持着朝政,暗地里中饱私囊,欺上媚下。诸大臣各怀私心,延平郡王面对如此情况也无能为力。前段时间在陈某与王长子的劝说下,有心重整朝纲,但因天地会出了问题,不得不返回大陆处理。我如今一上岸,立刻受人刺杀,十有八九是有人担心我会断了他们的财路或者威胁到他们的权力。”

    听了那么多,李翔总算明白原因了。陈近南说的婉转,处处在为郑经辩护,实际上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郑经。

    郑经说好听的就是优柔寡断,魄力不足,说难听的就是一个二货,一个当不了大局,容易受人蛊惑的人物。

    陈近南在的时候,郑经能够重用陈近南,将大事委任。以致三年兴台,将台湾治理成人间乐土。但随着陈近南的离去,他就像失去了灯塔的船,没了方向,开始用起了冯锡范、刘国轩以及他的几位兄弟这些心怀叵测的人,直接导致台湾经济被私人垄断,制度奔溃。

    那么长的时间,郑经也发现了原因,但他没有那个魄力决心改革。急需要一个人推一把,在台湾除了陈近南没有人有这个威信实力,所以只要除掉陈近南,就能维护那些人的利益。

    幕后黑手可能是兵权在握的刘国轩,可能是握有王城护卫军的冯锡范,也有可能是郑经的那几位将国有经济变成私有,无度中饱私囊的兄弟。

    难怪陈近南无心将事情闹大,任何一人都不好对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