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表决【求订阅、月票】-《大唐富家翁》


    第(2/3)页

    不过有一部分头脑精明人已经想办法自己创业了,目前各个作坊生产出来的东西,不少人就开始用自己挣的钱去作坊批发回来然后摆摊卖。

    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私营企业的发展可以带动一个地方经济的繁荣,这也是因为泉财造船作坊这个私营船厂的出现,百姓才知道淡水城可以经营私营作坊。

    其实淡水城从来没有规定不准私营作坊经营,但是没有人带头,这个就是想干的人也不敢出头,淡水城的市场上除了粮食和蔬菜瓜果等副食品,没有别的生活用品在卖。

    百姓需要买生活必须品,只需要去作坊里买即可,这市场上有了私营的小店铺,杨玉环就叫作坊关闭了作坊的对外出售,只进行批发,不再零售,这也是鼓励私营店铺发展。

    这一部分有头脑的人将来也是慈善基金的有力支持者,虽然不能保证都会去捐助,但是心存善念的人还是有的,这样淡水城的市场里就多了不少卖百货的店铺。

    对于慈善捐助的概念,这个需要在蒙学里就给孩子们灌输,至少要叫他们这一代人心存善念,只有这样,才能使淡水城的人团结一致,百姓生活无忧。

    “我再说点题外话,看到大家前面有人顾虑慈善基金的使用问题,其实也就是怕有人贪墨了大家捐助的钱,接下来会将一些慈善基金的使用制度写入律法里,这其中包括接到捐助的钱数和支出的钱数,以及使用情况和结余,这个全部都要公布于众,告知大家,一起来监督,这个制度不光适用于慈善基金,也适用于淡水城的财政和各个部门,做到赋税收支透明,这样可以使大家心里都有一个明白账,避免贪腐,这个和慈善基金的问题,大家举手表决一下,通过了,就由曲士子写入律法里”

    杨玉环这么一说,大家都开始议论纷纷,慈善基金是否需要淡水城税赋拨款的事情,对于袁望这样的最早看着台湾发展起来的老人来说,是不想看着这个慈善基金只有淡水城的创始人秦轩一个人去拿着自己的钱支撑着。

    在他们这些台湾的老人来说,秦轩付出的太多太多了,说淡水城是秦轩家的,这个一点都没错,现在确分的这么清楚,心理上觉着过不去。

    百姓议会有九十四人,加上会长是杨雨妍兼任,议会成员来自各个阶层,有家庭主妇,也有作坊掌柜和作坊工人,有农民也有军队士兵和长官,虽然发言的是少部分,但是每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第一项,慈善基金的是否需要淡水城税赋拨钱投入,同意投入的举手”

    出乎杨玉环的预料,支持投入的人占了四十七票,这其中的人大部分都是台湾岛的老人和各个由秦轩筹建的作坊掌柜,而后来进入台湾的人,则是很少有人举手。

    这个场面则是形成了平局,这最后的一票的主动权反而变成了杨玉环这一票,杨玉环甚至觉得是不是这些议员们都商量好了的。

    “四十七票,好了,反对的请举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