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章 茅奖丛书-《1979我的文艺时代》


    第(1/3)页

    时间走到二月,《最文学》1983年第一期上市了。

    上市当天,无论是读者还是评论界,乃至于文学界都很惊讶。因为《最文学》这一期搞的是陕西作家专号,这可太新鲜了。

    文学杂志的历史也有许多年了,某地作家专号还真是头一次见,大家都好奇这一期作家专号的作品质量到底如何。

    再加上去年最后一期杂志质量非常高,因此新年第一期的销量是可以预见的。

    为了应对极大可能的热销,《最文学》83年第一期的首印数量也较之往期有了极大的提高。

    第一期杂志问世后,媒体上也有相关报道,只是因为发行时间不长,还没有人评论专号作品如何,谈论的焦点只是专号本身。

    《最文学》这边呢,一边关注着杂志销量和口碑,一边审核各地投稿。

    投稿数量越来越多,许多都是新人,但是作品质量却非常高。编辑们都感到惊奇,难道国内文学爱好者的水平增长如此迅速?

    当然,文学爱好者水平快速提高是好事情。

    无论是他们本人,亦或是社长姜玉楼,还是《最文学》本身都青睐于提携新人作家。

    只有文坛出现越来越多的新人作家,文学界才不会成为一滩死水,各家杂志社也会有更多的选择,读者也会有更多的新鲜感。市场活跃了,新人作家也会有相应的提高,实在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情。

    这天,姜玉楼在翻看了近两天的报纸,发现报纸上没有太多关于《最文学》第一期的报道后,叫来了宋文。

    “社长,您有什么吩咐?”

    “是这样的老宋,最近媒体上关于咱们今年第一期《最文学》专号的新闻你看了吗?”

    “看了。”

    “媒体上的评论太少了,这样,你安排一下咱们编辑部的编辑写点评论文章发到报纸上。”

    宋文心里一惊,脸上有了为难之色,“啊?这……这不好吧……”

    “有什么不好的,只要咱们的人实事求是地写评论,谁能说什么?”

    姜玉楼见他面色犹豫,便接着道:“就比如你我的身份,除了是杂志社的社长和主编外,还是作家,难道我们就不能评论其他作家发表的作品吗?”

    “这,好吧。”宋文一想也是,便点头答应了下来。

    杂志的口碑发酵是需要时间的,姜玉楼想通过自己人的投稿评论,缩短市场的反应时间。明明都是好作品,你们还在犹豫什么,快点掏钱买回家看吧。

    真的是,这一期陕西作家专号,放到十几年后根本是旁人无法想象的。

    路谣、陈中实、郭景富、邹志安,都是有资格出单行本的大作家啊!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