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四章 闪耀戛纳-《1979我的文艺时代》


    第(1/3)页

    于华带着样刊和稿酬坐火车离开了燕京,离开的时候,他信誓旦旦的保证,自己下一部小说会更好,绝对会让姜玉楼大吃一惊。

    对此,姜玉楼还是很期待的。

    他希望于华是真的学到了东西,之后的路能更顺利。

    要说83年的五月份本来该是平平无奇,只是一个从法国戛纳传回来的消息却是让舆论沸腾了起来。

    这则消息和姜玉楼也有些关系,没错,《黄土地》所参展的戛纳国际电影节有结果了。

    这一届的戛纳电影节可谓群星璀璨,评委会主席是美利坚人,普利策奖获得者威廉·斯泰伦,同时,他还是一名作家。

    威廉·斯泰伦平生写出了两部极具争议又深受好评的小说:美利坚民权运动高潮时出版的讲述一名黑人奴隶反抗经历的《奈特·透纳的自白》,以及描写大屠杀幸存者故事的《苏菲的选择》。

    前世,《苏菲的选择》和《安妮日记》一样都是大屠杀文学的经典之作,在美美利坚大学的课堂上作为必读书目广为讨论。

    除了评委会主席外,还有七名评委,他们之中有导演、摄影师、制片人和演员。不少人都是戛纳电影节或者其他欧洲两大电影节的常客。

    导演中,又数苏联导演谢尔盖·邦达尔丘克比较有名。

    这位导演生于1920年,参加过卫国战争,复员后进入苏联国立电影学院表演系,是谢尔盖·格拉西莫夫的学生。

    谢尔盖一生颇为传奇,他当演员拿过影帝,当导演又拿过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第三十五届戛纳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一共有二十多部电影,亚洲电影有三部入围,不算少。

    除了华夏的《黄土地》外,还有两部岛国电影,分别是《楢山节考》和《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有趣的是在《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这部电影中,北野武饰演了一个分量不俗的角色。

    对于华夏电影的入围,戛纳电影节是乐见其成的,去年入围主竞赛单元的《阿Q正传》就是明证。戛纳一直不曾放弃这个东方大国。可惜之前由于种种原因,这个国家都缺席了,让他们非常遗憾。

    好在最近这些年,这个国家的电影市场有了复苏的迹象,也出了不少具有艺术追求的导演,希望能带给全世界观众全新的体验。

    为了欢迎《黄土地》的主创,戛纳方面还请了专人接待。

    与戛纳方面相比,国内对陈恺歌他们这次的戛纳之行并不看好。

    先不说这次戛纳电影节进入主竞赛单元的不是国际大导演的作品,就是在本国颇有名气的导演的作品。而陈恺歌呢,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其他人也差不多,也就男女主演还算有点名气。但在国际上毫无优势。

    这样一部参展电影,几乎没有获奖的可能。现在国内的报社和电视台经费都不充裕,加上对《黄土地》主创没有信心,因此就没有派遣记者到戛纳进行采访。

    其实别说媒体了,就连燕影厂和陈恺歌等主创团队对自己的电影获奖也没有信心。

    他们觉得自己的作品能进入主竞赛单元,已经是一种胜利。他们来戛纳,更多是抱着学习的态度。

    五月七号,下午七点,第3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开幕式正式开始。

    电影节主席罗伯特·布雷首先亮相发言,然后是评委会成员八人组。

    之后21个剧组依次走过红毯,进入电影宫准备欣赏开幕电影。

    首先走过的是《乡愁》剧组,该片讲述了一个俄国诗人去写一个到过意大利的俄国音乐家的传记并最终客死异乡的故事。两位主演分别是“人民艺术家”奥列格·扬科夫斯基和多美兹亚娜·佐丹奴。

    然后是《庇亚娜的故事》剧组,主角团中的两位女演员伊莎贝尔·于佩尔和汉娜·许古拉成为现场焦点。

    再然后是马丁·斯科塞斯的《喜剧之王》,主演是威尼斯电影节影帝罗伯特·德尼罗和杰瑞·刘易斯。

    等到《黄土地》剧组走红毯的时候,已经是比较靠后的位置了。

    主创团队中,走在最前面的是陈恺歌,在他靠后一点的位置是张亿谋,再后面一些的则是两位主演。

    “哇,亿谋,人好多啊!”

    陈恺歌非常享受这种众星捧月的感觉,他高昂着头,仿佛周围都是自己的影迷一般。

    “这可是欧洲三大之一,聚集了全世界最虔诚的影迷。”

    和他相比,张亿谋就要低调许多。不过有人指点,他也知道该如何应付这样的场面。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