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五章 影响-《1979我的文艺时代》


    第(1/3)页

    不过短短一周的时间,读者的反馈便如潮水般涌向《最文学》编辑部。

    只是这次的读者来信并不都是褒扬,基本上是褒扬和批评对半吧。

    赞许地说《狩猎》通过描述人性的黑暗面和社会的不公,成功地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舆论的盲目性。

    批评的则说这部是哗众取宠,即打击了社会共识,也伤害了人民的朴素感情。还有声音说社会上男性侵犯女童的案件更多,他这么写是为罪犯开脱等等。

    姜玉楼看了不少读者来信,其中着重看了批评他的那些,看完之后只能无奈地摇摇头。

    批评者认为他的作品打击了社会共识,伤害了人民的朴素感情,这其实并不对。

    人民的朴素感情是同情弱者和受害者,抨击罪犯,可从来不是对无辜者进行攻击。

    至于有人认为他将主人公的悲剧归咎到某一个群体身上是不对的,这点也很可笑。

    因为姜玉楼只是就事论事,将可能存在,甚至说已经存在的事实描述出来而已。这些,都是过去发过,现在发生过,将来也会发生的事。

    那些觉得自己被就姜玉楼攻击到的,无非是对号入座了而已。可能他们平时就是那种遇到事情肆意发表自己的意见,一点都不顾及现实的人。

    随着这一期杂志卖出去的越来越多,《狩猎》发表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反馈也不仅仅局限在读者来信当中,报纸、文学评论杂志上的开始不断出现。

    对他和这部作品的评价也分为了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他是当今知识分子的楷模,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狩猎》这部作品也是好的,揭露了社会的黑暗面和不公现象。

    另一种观点认为他变了,不再是曾经的姜玉楼了。他的作品开始抨击老百姓,抨击政府,甚至学习欧美那一套,为犯罪分子说话,他彻底变了。

    有媒体拿最后一点做文章,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据说,有受害者家属上访,要求封禁他的书,还要批判他呢。

    不过,他到底是社长,没人能给他放假,倒是王濛似乎撑不住了。

    受害者家属上访这件事经过媒体采访发酵后没过多久,王濛找上了他。

    “领导,你不会是来让我道歉写检讨吧?”

    姜玉楼看着他,似笑非笑道。

    王濛反问:“我让你写检讨你就会写?”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