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仁义-《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


    第(2/3)页

    匡扶大汉已经无望,为关羽张飞报仇更是幻想,那么把生命终结在前进的道路上,或许是自己最好的答案。

    “我军走后,想来吕蒙就该率军进入南郡了吧。”刘备望向襄阳的方向,似乎已经能预见到大军撤离之后,吕蒙随后进驻接管一切的局面。

    徐庶落寞的点了点头:“我军粮草将尽,已经不能坚守了,只能让出土地。”

    刘备摇摇头,又道:“想来武陵郡也该是如此了,孙权撤离之后,乌力张鲁也会随之进入,到头来咱们死守数月,还是什么都守不住。”

    徐庶闻言一阵沉默,对此他其实也十分难受。

    此次应对黄巾的南征,从开始到现在整个过程不可谓不长,但吴蜀大军其实从没有正面与黄巾有过正面的大战,即便如此,形势却不知不觉就全面倒向了玄夏。

    黄巾甚至不必寻求决战,只是通过各种战术调动就能让吴蜀大军手忙脚乱,一路被牵着鼻子走都不曾打个酣畅淋漓的大战,吴蜀就发现土地就已经陆续丢光了。

    这种感觉,就像是有力无处使,一拳打在棉花上一样难受。

    到头来,最后也还是避免不了要主动寻求决战,而也就是现在,他们才终于是意识到一些问题所在了。

    刘备悠悠长叹,有些自责起来:“未战先怯就已经输了一半,我们从一开始就走错了,如果没有一味避战奢望把敌军挡在对岸,而是主动放他们进来寻求决战,或许更能有希望能取得胜利。”

    徐庶苦笑一声:“陛下说的是,只是事已至此,我们也只能接受现实了。”

    徐庶当然明白,就算一开始就按照刘备说的那样主动引黄巾渡江决战,事情也未必能有多好,这只不过是刘备在失败之后不甘的一种幻想而已。

    当然,他也不会去戳破刘备的这种幻想。

    整个过程打的这样被动吃力,并不是因为什么做错了选择,而是因为双方巨大的实力差距。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挣扎都没有任何意义,玄夏的实力和吴蜀完全就已经不是一个层面的了,能苟延残喘到现在,已经算是不错了。

    刘备还想说些什么,但嘴巴一张开便顿住,然后落寞的摇摇头。

    这个时候说什么都无济于事了,到底还是要如徐庶所说一样接受现实,就算最后的这段路是末路,自己也该走完才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