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唐朝之所以算得上是中国书法历史中的黄金时期,其中当权者有着巨大的关系,当时唐代最高学府专门设立‘书学’这一科目,专门培养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的,使得唐朝名家辈出,灿若繁星。如初唐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中唐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是书法大家。晚唐有王文秉的篆书,李鹗的楷书和杨凝式的“二王颜柳”余韵。 长孙无忌最擅长的是楷书,实则是因为隋唐时期当时最盛行的便是楷书,只不过有着‘初唐四大家’名声在前,若想要在楷书上面有所成就,名留青史必须开辟新的一条书法道路才行。比试书法讲究的便是长年累月的积淀,否则想一蹴而就成为书法名家根本就不可能。 李逍遥咋听见高士廉让长孙无忌与自己比试书法,他略微诧异,又瞧见长孙秀敏担忧的神色,他知道长孙无忌的书法绝对不差。可是众人不清楚的是李逍遥的书法也是非常的厉害,他前世生活在农村,教育条件相对城市落后很多,因此农村人的固定思维是只有念书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李逍遥也是非常刻苦学习之人,否则他怎么会在竞争激烈的学生时期考上名牌大学呢! 自小他就练习写毛笔字,因为长辈们都说拥有一手好毛笔字,将来考上大学绝对有用,而且练习写字的时候可以让人提高自己的修养,以及内涵。所以,他才跟随着村里的长辈后面开始学习写毛笔字。李逍遥记得自己学习的时候感觉毛笔的握笔姿势与圆珠笔、钢笔相差甚远,一时难以接受,最后他了很多时间在书法上,使得他的书法自成一体。 练习毛笔字的前提就是需要有正确地握笔姿势,若是姿势错误写出来的字也不会好到哪里去,这是最基本的要领;其次便是字法线条,就是怎样创造理想的线条的用笔方法。首先学的就是‘提按’,笔按下去写,笔划就粗,提起来就细。就像人走路的两只脚,一只落下,一只提起,不停地交替一样,笔在写字的过程中也在不停地提按。惟其如此,才能产生出粗细绝不相同的线条来。 每写一个笔画,都有入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入笔有“露锋”法,顺笔而入,使笔画开端呈尖形或方形;有“藏锋法”,逆锋入笔,横画欲右先左,竖画欲下先上,使笔锋藏在笔画中,笔画开端基本呈圆形。行笔要学会“中锋用笔”,使锋尖常在点划中间运行。为使笔画有力度,还要学会涩势用笔,行中留,留中行,避免浮华。 再者就是‘结字’,写毛笔字一要把握间架结构,二要练好笔画特点。间架结构比点画特点重要。间架好的字,笔画特点不突出,也还顺眼;反过来就不行了。所谓“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正是这么来的。 但是学写字首先要先从楷书或隶属入手,掌握各种笔法后再学其它书体就有了基础,临摹字帖是练字的必要手段。如果不临摹帖子,全凭自己想法随意写,就会出现偏离书法的基础,连入门基础都没有打好,如何找到自己的字体。 学写毛笔字一定要有恒心与毅力,要持之以恒,戒骄戒躁,不能一曝十寒。李逍遥记得当时还小家里穷就用别人使用的字帖不要的捡起来再用,有时候也会自己购买一些‘庞中华楷书古诗词字帖’临摹,使得他入门基础打得非常结实,因此他才写出了自己的风格。 长孙无忌的六个表兄弟直接从书房内将桌子搬了出来,‘文房四宝’摆在桌子的东北方向,然后六人又回到原来的地方,站在那里一动不动。高士廉漫步而行来到了书桌前,提着手中的毛笔看着长孙无忌、李逍遥两人,微笑地说道:“时间是一炷香,香熄灭了你们就得停笔,而且此次的书法比试老夫只要求,谁写的字体更加能说服于我,谁就算赢了。若是相同的字体书写的,那只能看笔力如何了!” 高士廉将手中的毛笔放在了笔架山,然后吩咐自己的儿子点燃一炷香,李逍遥目测了一下,若是香烧完了需要差不多半个小时时间,时间绝对充足,但是他还是想了一下到底使用什么的字体去书写这篇集序才能让高士廉心服口服,让自己的大舅子长孙无忌败下阵比较好。现在最关键的是他根本就不知道长孙无忌会使用什么字体,只好凭借自己的猜想去写了。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第(2/3)页